武夷宫,又名会仙观、冲佑观、万年宫,位于大王峰的南麓,前临九曲溪口,景区面积3.5平方公里,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,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胜之一。 据《武夷山志》记载: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(公元742-755年),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。武夷宫初建时,建在一曲的洲渚上,称天宝殿。到了南唐保大二年(公元944年),元宗李璟为其弟李良佐“辞荣入道”,移建现址,名“会仙观”。会仙观建成后,历代重修,扩建。 武夷宫景区建筑群的布局,按现存的《冲佑观图》大致如下:门前,是一座牌坊,称“渐入佳境”;牌坊背面的东向为有名人所题的“武夷山”三个大字。头门称“洞天门”,额为“升真元化洞天”。进头门有一口长方形的水池;水池架设望仙侨,进入二门,二门之内,有拜章台和汉祀亭;再进去是一片的石坪;主殿位在石坪正中,楼下是三清殿;楼上是玉皇阁和宾云亭。主殿的北面是法堂。东西两侧,各有一条长廊,廊外还有道院、祠堂等。
武夷宫景区
武夷宫景区的三清殿是冲佑观的主殿之一。三清殿内设有堂庑。观妙堂是三清殿最为突出,徐渭、戚继光等曾为三清殿留下鸿文精品。三清殿在民国二十五年重建,更名为中山堂。殿额现为“名家赞名山”。该殿为二层楼结构,陈列当代书画家赞美武夷山的佳作;二楼是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的院。三清殿后门还竖立“洞天仙府”以及包括《游武夷泛舟九曲》的四块古今诗文碑。近年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,庭院里的两株宋代遗存下来的桂树。 冲佑观法堂是冲佑观的核心部分。现存法堂为仿宋歇山式建筑。主殿重檐翘角,殿内原供奉武夷君神像。殿外天井、大王峰、幔亭峰尽现眼前,法堂外竖有石碑。
武夷宫景区附属建筑和附近的名胜分别有宾云亭、方池、岁寒轩、会真观、武夷宫门楼、龙井、仙足迹、冲佑观东西两廊、四贤祠、拜章台、汉祀亭等等。
小贴士:
武夷宫位于一曲大王峰下,与度假区一溪之隔,遥遥相望。路程不到2公里,步行或打的都十分方便。游览时间一般为1-2小时,通常是乘竹筏上岸后到武夷宫景区游览,九曲竹筏漂流与武夷宫正好半日行程。